厚积薄发

       2022年,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。站在这全新的时代坐标,立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”,中国经济打开了新时代,跃入新的增长周期。

       从本质上说,新发展格局回答的便是“我们怎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”的路径问题。其关键是经济循环畅通无阻,本质特征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,基础支撑是市场资源。以此为出发点,技术攻坚,内需自强,基建挑梁,掘金开放,改革继续,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五个关键“点位”,也是“连点成面”的着力之处,厚积而薄发,方能成就大国崛起。

火车一响,黄金万两,这条不停穿梭、跨越山河的中老铁路,也成了中国开放合作的最佳见证。[查看全文]

对不少消费者来说,消费券已成为过去几年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,对于国家来说,消费券更承担着促消费“四两拨千斤”的重任——看似简单的满减,实则撬动的是“消费大杠杆”。[查看全文]

翻倍的产销量、高涨的渗透率,新能源车产业这张傲人的成绩单背后,是全球减碳下的大势所趋。需求高涨的同时,怨声也不少,从上游的电池整车,到下游的充电桩,不成熟的技术和服务困扰着全社会。[查看全文]

大国博弈之间,核心技术要巅峰对决,也要极限拉扯,“卡脖子”问题不破,危机感总会如影随形,而中国航天的样本恰恰证明,要想不再受制于人,政策、环境、人才、技术,缺一不可。[查看全文]

世界还是那个世界,但是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中国。”曾经出行靠走,通信靠吼;如今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。中国凭基建之力,后来者居上,红利释放全球,令世人瞩目。也正因如此,中国被誉为“基建狂魔”。

[查看全文]

弄潮“五子”

       “五子”联动,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名片之一,也是承载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、“两区”建设、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“牛鼻子”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,子子精准,个个强劲,立足国家战略,汇集首都优势,互为犄角,相互支撑。弄潮“五子”,一段段故事,记录的正是城市在发展中的变化与进化。

2.9万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2.2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、日增科技企业270家……展示了这座城市科创建设的活力。

从2020年末冬奥试点应用启动到如今北京全域试点,数字人民币实现多点破冰。

一张看似不怎么起眼的消费券,却让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定了闹钟,准时开抢,也正是这一张消费券,让北京文商旅迅速升温。

作为世界上首个“双奥之城”,北京自2008年奥运会后,就在积极探索场馆的赛后转型。

回首七年前,北京开始了首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,成为探索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先行者

打破行政区划全域发展、将自贸区发展上升到立法规定、从货物贸易跨越到服务贸易……

“三城一区”主平台创新要素集聚效果明显。目前,国际社会围绕着科技制高点进行空前激烈的竞争,过去五年,“三城一区”取得了哪些成就?

北京市如何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,不断做强做优数字经济,努力打造出中国数字经济“北京样板”、全球数字经济“北京标杆”呢?

近年来,北京市与天津市、河北省携手并进,坚持“交通先行”发展思路,持续推动交通一体化向纵深迈进。

作为千年古都,北京在时间的流逝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底蕴,而连接古今文化的长城文化带、大运河文化带、西山永定河文化带,便是千年文明厚重底蕴的集合。

奋楫者先

       理解新发展格局,首先要理解“循环”,即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、分配、需求之间的循环,畅通这个循环则需要置身其中的企业各显神通、大展身手。

       高精尖、大消费、大健康、大文化、互联网、绿色金融、数字经济等,将是未来最值得关注的产业赛道和市场力量。在新格局和“五子”联动之下,试看哪些企业砥砺前行,哪些企业脱颖而出,哪些企业是新格局和“五子”联动的受益者、推动者和变革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