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2年,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。站在这全新的时代坐标,立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”,中国经济打开了新时代,跃入新的增长周期。
从本质上说,新发展格局回答的便是“我们怎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”的路径问题。其关键是经济循环畅通无阻,本质特征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,基础支撑是市场资源。以此为出发点,技术攻坚,内需自强,基建挑梁,掘金开放,改革继续,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五个关键“点位”,也是“连点成面”的着力之处,厚积而薄发,方能成就大国崛起。
翻倍的产销量、高涨的渗透率,新能源车产业这张傲人的成绩单背后,是全球减碳下的大势所趋。需求高涨的同时,怨声也不少,从上游的电池整车,到下游的充电桩,不成熟的技术和服务困扰着全社会。[查看全文]
大国博弈之间,核心技术要巅峰对决,也要极限拉扯,“卡脖子”问题不破,危机感总会如影随形,而中国航天的样本恰恰证明,要想不再受制于人,政策、环境、人才、技术,缺一不可。[查看全文]
世界还是那个世界,但是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中国。”曾经出行靠走,通信靠吼;如今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。中国凭基建之力,后来者居上,红利释放全球,令世人瞩目。也正因如此,中国被誉为“基建狂魔”。
[查看全文]
“五子”联动,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名片之一,也是承载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、“两区”建设、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“牛鼻子”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,子子精准,个个强劲,立足国家战略,汇集首都优势,互为犄角,相互支撑。弄潮“五子”,一段段故事,记录的正是城市在发展中的变化与进化。
理解新发展格局,首先要理解“循环”,即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、分配、需求之间的循环,畅通这个循环则需要置身其中的企业各显神通、大展身手。
高精尖、大消费、大健康、大文化、互联网、绿色金融、数字经济等,将是未来最值得关注的产业赛道和市场力量。在新格局和“五子”联动之下,试看哪些企业砥砺前行,哪些企业脱颖而出,哪些企业是新格局和“五子”联动的受益者、推动者和变革者。